8月7日有媒体报道了电信运营商在相关部门不断敦促下进行提速降费工作的现状。报道称,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自7月1日起取消流量“漫游”费后,一些消费者屡被所谓套餐营销的客服电话骚扰,而眼花缭乱的资费套餐也常令消费者上当多,受惠少。
显然,对电信运营商来说,最直接、最省事、也是最立竿见影的提速降费,就是在现有消费者已选用套餐中增加流量和通话时间,或者直接公布单位流量和单位通话时间的单价下降的幅度。但是,几乎所有电信运营商却偏偏都舍简就繁,按照原来的套路整出这套餐那套餐来对付消费者。不过,这些所谓套餐,其实更主要是用来对付命令它们提速降费的机构——如果它们没有把消费者当成数盲的话。
中国这几大电信运营商,守着全世界最大的电信消费市场,彼此相安无事,也是不易。你好我好,一起赚钱的结果,就是几大电信运营商一起跨入全球最具实力的电信运营商的榜单。这样结果,对电信运营商来说,当然不坏。不过,也正是这样的结果,对中国消费者而言,意味着如果其想享有与竞争市场上的消费者同样质量的服务,只能是幻想。只有在市场充分竞争条件下形成的价格,才是真实的价格。
当然,管制下的价格,即使其旨在使消费者受益,也常常难以实现。就说上述报道所提到的营销套路,其种种陷消费者于明坑暗坑的套餐,监管部门的专家们是否挨着个算过,是否发现了这其中的套路?如果面对电信运营商的套路无动于衷,甚或满心欢喜这种结果,将之列为业绩政绩,这就与消费者的感受南辕北辙。
实际上,现有电信消费者既已选用的套餐中,足额用尽或超额使用套餐资费的消费者少之又少,相当多的消费者实际使用的资费甚至不到套餐约定资费的一半。这就意味着在每个单位结算的套餐中都沉淀了大量的未实际使用资费。这部分资费,被电信运营商合理合法地纳入到自己囊中。这笔在许多国外电信运营商那里可在消费者账户中累积延续或折抵资费的巨额资费究竟有多少,公众从未见电信运营商有所披露,也从未见监管部门有什么说法。不披露、没说法,这就是电信运营商对套餐乐此不疲的根源。
不说技术进步导致的成本下降,不说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边际效益增加,更不要说什么让利割肉,所谓提速降费,从成本上讲,其实只是把消费者自己未使用、不明就里被以套餐合同名义截留资费的一小部分还给消费者而已。只是从上述报道看,即使是这样的“还”,电信运营商也心有不甘,变着法地不仅不还,还要更多地索取,仿佛提速降费为其带来了新的赚钱契机。
上述报道中描述了电信运营商以提速降费名义弄出的种种噱头,这些营销噱头自然不会给消费者带来实利,但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骚扰和烦恼。对此,电信运营商也有说法,如报道引述“一家电信运营企业相关人士”的说法,“电信运营系统庞大复杂,取消流量漫游费和取消长途费用一样,需要充分的时间进行结算系统的修改”。对这样的辩解,消费者更多是、也只能是无言以对。无言以对,也并非停止思考。如果是提费降速,运营商的动作还会这么慢么,还会搞出一些名升实降的利他坑己套餐么,还会提出种种推三阻四的理由么?
有一点不应忘记,消费者在市场上牟取自己的应得之利,最终还要靠市场,监管也必须借用这只手的力量。 |